星的軟禁(來來回回)

星期一, 6月 26, 2006

愜意的比賽

  我終於在聯賽連續兩場首發。

  雖然我是球隊的領隊,卻是技術最差的一員。為了爭取這個首發,每次比賽後,我都自發練習。練習的項目包括「斬波」、「控波」、「盤球」等基本功。萬丈高樓從地起,要踢好球,基本功是很重要的。這不是說笑,早一秒能控定皮球,就能早一秒處理皮球,或射門或交波也可以從容點。

  兩次的首發,也是球隊迫不得已的決定。正選球員來不到和遲到,令到我這個大後備可以登場。第一次首發,有點不知所措,患得患失,而且當正選來到,就要換出場,因此有點茫然,被換出場時實在有點依依不捨。

  今次的首發,我卻全情投入,表現出應有的球技和意識,而且打足了半場,本來還可以多踢一會兒,但我的體能實在不足(這應該要怪阿根廷隊加時才能勝到墨西哥)。

  我是踢前鋒的,但一向入球能力低,不過我的強項是肯搶肯拼,這應該是我做人的風格,無技術無技巧,唯有死拼。爛打是我的本色,「x狗」是我的外號。今天的比賽,我充份發揮這本色,在中前場不斷攔截,破壞對手的節奏和傳球。我知道自己只可踢半場,因此我跟其他球員不同,不用留力,不斷奔走,不斷圍迫搶。

  我不會奢望場場可以打正選,而且為了球隊的利益,有時候我並不介意只做觀眾。但偶然落一落場,證明自己的實力,也是很愜意的。

星期二, 6月 20, 2006

世界盃觀感一(世界盃特別撰文)

  德國絕對是令我最驚喜的球隊,我一直喜歡一些磨合出好成果的球隊,德國就正宗是1+1=1.5的球隊,即是球員之間能擦出火花,比起他們在球會時更厲害。雖然德國暫時遇到對手都比較弱,但進攻的層次感在三十二隊中僅次於阿根廷。當中最叫我驚喜的球員自然是拿姆。德國在首戰失了兩球,坦白說,這兩球是可以避免的,但回心一想,這是他們近兩年首次正式比賽(其他球隊也有打外圍賽),所以要用一兩場正式比賽來調節是應該的。不過,德國若要行前多一步,我想不能再裝越位了。

  阿根廷之強,大家有目共睹,列基美行行企企已發揮如此威力,若全情投入,必然踢得更悅目。早在上一屆,我已經說過阿根廷不選列基美,絕對是敗筆。故此,今屆看到列基美入選,真讓我十分高興。不過隨著他入選,艾馬列入後備,又讓我有點心傷。總有既生瑜,何生亮之感。阿根廷雖強,但進攻層次仍不及德國。但無可否認,阿隊大部分球員處於巔峰狀態,是不容置疑的。依德國的俾分方法,阿根廷應該是1+1=1.3球隊。

  荷蘭的後備陣容應該算是三十二支球隊中最強的,比起阿根廷還強。世界盃是連續性的賽事,後備力量不足往往成為部分球隊出局的原因。今屆多支球隊都有較好的後備陣容,如阿根廷、荷蘭、西班牙,而說後備力量最平均,應該算是荷蘭。他們的副選陣容,已經可以跟次一級隊伍比拼。因此,當某些主力失準的時候,副選也可以替代。當然,在眾主力球員中,洛賓的重要性真的不可或缺。阿根廷可以沒有列基美,但荷蘭應不可以沒有洛賓。(荷蘭是1+1=1球隊)

  意大利又如我所料,依然是靠遲入局的一隊。首仗打敗加納,只能說是說他們太熟悉艾比亞、古科,整體發揮並不好。所以次仗對住美國,即被打回原形。意大利球壇本身的動蕩未必影響到球隊的發揮,但羅馬球員如托迪、迪羅斯的表現真不敢恭維。前者遊魂度與大哨相若,後者承繼了羅馬球員出大賽必紅的慣例。唉.......現在晉級形勢.......(意大利是1+1=0.8球隊)

  巴西未能踢出悅目的足球,與大哨的隱形踢法有相當關係,但顯然也與其他球員不敢在初賽去得盡有莫大關係。我一向不喜歡巴西,總覺得他們是踢球員的質,而非整體隊形。大家狀態好自然戰無不勝,但狀態一差,就各自為政,全無王者風範。(巴西是1+1=0.9球隊)

  不過說到最讓我失望的球隊,莫過於法國隊,正是愛之深,責之切。自八六年那屆開始支持法國隊,縱使之後沒有入選世界盃,我都深信他們會捲土重來。但如今,對法國只有失望。要數他們的缺點,真的花之不盡。我覺得球員們已盡了最大的努力,只是教練的能力出了很大問題。沒有選到古利是敗筆一;出韋托特、列貝利是敗第二;不出查斯古特是敗筆三;換入後備時間和用途是敗筆四;出沙夏、杜拉素打後備是敗筆五......任何一個敗筆,也顯出教練杜明治的無能。(1+1=0.7球隊)

  以上所謂「1+1=多少」的說法,只是人腳配合後的躍進或下降,而不是指他們的真正實力。大家留意!

星期日, 6月 04, 2006

送別7字頭(世界盃特別撰文)

  世界盃開始在即,長期的作戰又要開始。自八六年那屆開始,世界盃已成為人生大事。八六年,法國對巴西,影響了我一生的喜好,捧法國隊之心自此形成。九零年,意大利的斯基拉斯,在世界盃突然發圍,成為了神射手。他當時雙目發出的光芒比他的入球更能征服世人,可惜自此一厥不振。九四年,巴治奧力挽狂瀾,差不多憑一己之力,帶領意大利隊殺入決賽,最終又射失十二碼,把冠軍送予巴西……凡此種種,都記憶猶新。

  不過,今年無論有什麼事發生,在我而言,也是唏噓的一屆。今屆,我要送別跟自己同年齡層的選手。世界盃四年才舉辦一次,每屆的結束都意味著有些球員從此要離開這個世界最大的足球舞台。以前,每一次也不會感到太大的傷感。因為要退役的球員跟自己尚有一段距離。但今屆後,我相信除部分守門員外,大部分70年代初出生的球員都要退出舞台了。早前提過的1972年的中場──施丹、尼維特、費高要退走了。此外,跟我同年(1973年生)的球員也應該是最後一屆了(大部分球員都已是32或33歲了,換了兩三屆前,應已絕塵於世界盃,是現代醫術讓他們繼續站在舞台上)。因此今天手握球員名單時,不無唏噓之感。是故,編列一份今屆世盃的73年十一人名單,大家看球時也要珍惜他們在這大舞台上的最後風姿。

龍門:Dida(巴西/1973年10月7日)
後衛:Ayala(阿根廷/1973年4月14日)
Materazzi(意大利/1973年8月19日)
Cannavaro(意大利/1973年9月13日)
R. Carlos(巴西/1973年4月10日)
中場:Schneider(德國/1973年11月17日)
Galasek(捷克/1973年1月15日)
Makelete(法國/1973年2月18日)
Dhorasao(法國/1973年10月10日)
前鋒:Inzaghi(意大利/1973年8月9日)
Koller(捷克/1973年3月10日)

  在眾多位置上,前鋒線上可以算是最多73年生的球員,這或者是前鋒仍容許老人的存在,除了恩沙基、高拿外,尚餘的前鋒選擇還有米路斯域(塞黑/1973年9月2日)、柯碧克(瑞典/1973年7月5日)、紐維利(德國/1973年5月1日)、保列達(葡萄牙/1973年4月28日)等。他們還能入球嗎?

  其實,在未開球前,已有很多令人遺憾的73年的球員,因傷臨時退選的史米沙(捷克/1973年5月24日)、球隊入了世界盃,卻沒有被選入名單的辛尼迪(阿根廷/1973年8月10日)、皮利斯(法國/1973年10月29日)、戴維斯(荷蘭/1973年3月13日)、曾經在世盃創造光輝,今屆球隊卻入不到圍的費奧(挪威/1973年6月15日)、奧高查(尼日利亞/1973年8月14日)、礙於球隊威力有限,永遠沒法出席的傑斯(威爾斯/1973年11月29日)、已退役的奧華馬斯(荷蘭/1973年3月29日)……

星期五, 6月 02, 2006

回郵(同學作品系列)

前言:這一年教授了不少創作課,從九龍趕入新界,從東面趕至西面,整天勞勞碌碌的。不過每次看到學員的優秀作品,總是讓我驚喜,令我可從疲累中回轉少許精神(各同學請注意,老師最怕是對牛彈琴)。

這是其中一位學生的作品,未必是她最好的作品,但部分地方卻有意想不到的特點,希望你能看出來,也明白我為何感到驚喜(不過這位同學之前已很有水準,我的教導作用應不大)。她的其他同學進步更大,有機會再貼他們的作品出來。

〈回郵〉 譚穎詩

我以為順著河道就能走到最遠的地方去
便將自己用信封包好
再黏上一張和重量不成正比的郵票

我被送到一列
比嘮叨和思念更長的列車上
沿著車軌,我聽到
煙囪的一聲聲歎氣
像輕喚多少展開旅程的遊子那些
永不歸來的腳步

然後我跟隨手推車登上了船
水手張起了帆,紙片如浪花四濺
我夢到一個離家遠遊的女孩
在另一個母親的懷裡沉沉睡去
不知道那沾著泥土的
錯字連連的書信裡
被撕去了多少回憶和身世

郵差先生答應送我一程
於是我在信箱與門牌之間
找尋自己種下的老樹
他說當我看見小狗出門迎接
便應該像落葉一樣
呼吸過樹頂的空氣後
乖乖回到自己的家裡